網搜小組/鄺郁庭報導
住社區型物件,通常都要繳管理費。房產知識達人「賣厝阿明」就在粉專貼文,分享一張圖「秒懂社區管理費、財務健康?」文中表示「不論是已經住社區的網友或是準備要買社區型物件的朋友,關於社區財務你絕對不能不看」,直呼「買前看財報,求個心安,買後看財報,求個住長久。」
粉專「賣厝阿明 知識+」貼出一張圖,「帶大家扒開社區管理費神秘面紗,外加看懂社區財報的優點有哪些!5大部分揭開看!」
●社區經費有哪幾種?
管理委員會有兩種經費來源,一是每戶每月會依照規約約定繳交的「社區管理費」。另一種是提撥專戶「公共基金」,用在計劃性修繕,像大樓外牆磁磚換新,或重大修繕才能動用的經費。
●社區管理費怎麼收?
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比例分擔,以「足夠打平每月開銷」為原則,實務會依照坪數計算。
此外,除了第一大段提到例行性行政費用,管理費還可以細分成建築物設施修繕及維護、公共水電、電梯保養、外牆清洗、弱電保養、發電機保養、環境景觀維護……等,這些都算在社區經常性支出。
若社區有請保全或物業公司來管理,或是簽約清潔公司來打掃,還會有保全物業及清潔公司的費用。
●管理費支出比例怎麼抓?
管理費支出以人事成本占比最重,公共水電、建築物環境景觀維護,以及公設維護費用都算社區每月固定支出內。
「賣厝阿明」建議,檢視社區財報時,可以算算看,每月固定支出有沒有超過管理費一半,支出比例<管理費總收入50%-60%,代表社區財務較健全,比較不會遇到管理費不足的風險。
●管理費10%-20%提撥公共基金
公共基金重要性體現於屋齡較高社區,因為老舊社區維護修繕費用相當可觀,光是修電梯就可能要百萬起跳,如果大樓外牆磁磚沒有定期維護,整棟換新費用更是非常可觀。
「賣厝阿明」指出,假如社區收支呈現打平狀態,沒有多餘經費提撥公共基金,一旦遇到緊急、重大修繕等狀況,就會出現無經費可支應狀況。
●挑選社區財務狀況是關鍵
避免踩雷,可從社區成立年份做依據。社區收管理費規定並不是一開始就有,而是1995年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上路後訂定。也就是說,如果想買物件年份在1995年以前,就可能社區管理費基金不足狀況,要特別小心。
除了社區成立年限、財報可做財務狀況依據外,假如是投資客或法拍屋比例過高社區,也要注意管委會是否健全。如果投資客過多,因為不是住在社區內,或是非本地人,無法及時知道社區狀況,可能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沒辦法順利舉辦。購買前可到佈告欄看管理費有無催繳公告,了解管理基金收支概況。
最後,「賣厝阿明」提醒,維護社區公設要花錢,建議挑選社區型物件可考慮比較實用公設,避免保養費用高的設施或是戶數少的社區,才可以降低負擔高額的管理費。
※本文獲「賣厝阿明 知識+」授權引用
原文網址: 佈告欄見「1公告」小心!專家教戰揪雷社區 收支打平也危險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21994#ixzz85EkPeD4b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原文網址: 佈告欄見「1公告」小心!專家教戰揪雷社區 收支打平也危險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21994#ixzz85EkLVpFO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原文網址: 佈告欄見「1公告」小心!專家教戰揪雷社區 收支打平也危險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21994#ixzz85EkI8fgC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原文網址: 佈告欄見「1公告」小心!專家教戰揪雷社區 收支打平也危險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21994#ixzz85Ek8sTzJ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原文網址: 佈告欄見「1公告」小心!專家教戰揪雷社區 收支打平也危險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21994#ixzz85EjwsTfC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記者李芷萱/綜合報導 2023-06-20 10:12 不少民眾一生可能只會買一間房,採光、格局等條件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,就相當的重要...
2023-06-26 10:05 記者賴志昶/綜合報導 即將於11月開徵的地價稅,若未使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,恐怕會讓荷包大失血至少...
2023-06-25 11:14 網搜小組/鄺郁庭報導 「最後,我們成功拿回押金,也把契約掛號還給房東。」作家「小花媽」張慧慈日前...
2023-06-29 15:37 搜小組/鄺郁庭報導 畢竟是筆大買賣,不少人買房時都小心翼翼,每個環節都慎重考慮,就有人求助,房貸...
2023-07-01 15:38 網搜小組/鄺郁庭報導 有首購族哀怨,說他從房價8折開始出價,結果被批破壞行情、吃米不吃米價、預算...
2023-07-01 18:00 文/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、謄本達人 周昆立 近年台灣房價高漲,買老屋等都更CP相當高,再加上...
2023-06-30 圖、文/鏡週刊 想要當房東,不必砸大錢買房子,43歲的陶迪取得屋主同意,善用軟裝設計為老宅回春,再合法轉租獲取...
2023年07月01日 記者張乃文/整理報導 7月1日起多項新制上路!停讓行人制度6月30日已正式實施,若有違規事項,除罰款外,...
5257人瀏覽
2845人瀏覽
2440人瀏覽
2278人瀏覽
2154人瀏覽
2117人瀏覽
2107人瀏覽
1740人瀏覽
1739人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