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料來源:工商時報 蔡惠芳
各國不動產稅制一覽
康克爾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趙文銘表示,房屋稅改革除落實居住正義外,仍應符合課稅目的與合理性,起造人興建房屋目的是銷售,是增加市場供給而非囤房。建商興建新屋不止創造就業機會,也改善都市景觀及提升居住品質,政府應給予合理的銷售期間,甚至應考慮將起造人排除適用囤房稅。
趙文銘也評擊政府,在都更案完成後分回、取得的房屋,一旦對外標售時也不會降價賣,反而把標售底價訂得相當高;如果政府真要打房,何不帶頭示範,將分回房地便宜賣給有需要的民眾。至於對建商課徵囤房稅更是劃錯重點,讓建商不敢繼續蓋新屋,進一步減少供給,如此稅制只會讓利用人頭炒房的投資客繼續獲利竊喜。
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指出,囤房稅應排除「良善」起造人,設計避免誤傷的機制。另目前囤房稅以戶數而非價值課稅,反而會鼓勵富有者賣更昂貴的房地,也會誘使建商推出更昂貴的建案,從而帶動一般房價上漲,與平抑房價的初衷相違背。傑仕堡商旅顧問呂俊毅表示,對於不囤房、透過長期持有經營租賃不動產而獲取租金收益的「傑仕堡」來說,由於被課徵3.6%高稅率,收益率因此下降,不利長期經營,這是非常不公平的。建議政府應針對沒有任何囤房動機的情形,像起造人生產房屋,或房屋做為經營管理提供租賃市場等情形,都應列入排除條款適用範圍,而不應課以囤房重稅。
呂俊毅表示,經營出租住宅在營業上已先繳了5%的營業稅,還要課徵21%的營利事業稅,加上房屋稅調高到3.6%,非常不利於經營者,也可能導致法人不再經營這樣的商務住宅。他以「信義傑仕堡」為例,土地稅、房屋稅占營收比重達40%,且經營風險自負,若出租率不佳,不動產持有成本佔營收比更將攀升;他建議政府不應用囤房稅來增加法人的經營成本,而是朝資本利得方向,對自然人和法人來做有效地課徵。
暖心服務再升級!遺產稅申報稅額試算服務2022年1月1日上線!作業規範搶先看(圖/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)財政部自2021年9月1...
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/台北報導 2021年又是房價狂漲的一年,不過,政府打炒房繼2020年12月以來,祭出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,包括...
▲搬家也有許多要注意的風水禁忌。(示意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記者謝欣辰/綜合報導風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,就連搬家時都有需要...
資金狂潮堆疊出土地、商用不動產最熱買氣。根據商仲業者統計,今年商用不動產累積總額達1480億元、土地年度交易總額達2924億元,雙雙創下2...
鄭弘儀投資眼光精準,2014年買進大直水岸豪宅「代官山」,現在一坪單價來到183萬元。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2014年買下北市大直水岸第...
2022-01-062022-01-06臺北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去年度共召開幹事會41場次、168專案小組會議20場、審議會67場次...
2022-01-0610:44:00資料來源: 工商時報 - 莊志成房價持續上漲,民眾選擇長年期房貸趨勢增加。圖/FREEPIK購屋對於一...
2022-02-0709:24:08 資料來源 : 房產網 葉思含房市增溫,也帶動驗屋需求。(圖/精實文創)近來房市旺、交屋熱,在建材原料...
5257人瀏覽
2845人瀏覽
2440人瀏覽
2278人瀏覽
2154人瀏覽
2117人瀏覽
2107人瀏覽
1740人瀏覽
1739人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