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27 11:58:25 資料出處:自由電子報 / 記者徐義平
房產業者建議「政府出地、民間企業興建營運」,若政府土地不足,可評估提撥閒置校舍,交由企業改建為社宅及負責後續營運,不僅可加快社宅供給量,也能減緩高房價民怨。(資料照)
政府推動社會住宅、包租代管與租金補貼等政策,就是希望壓低租金、提供更多年輕人先租再買的機會;房產業者建議「政府出地、民間企業興建營運」,若政府土地不足,可評估提撥閒置校舍,交由企業改建為社宅及負責後續營運,不僅可加快社宅供給量,也能減緩高房價民怨。
盛豐建設董事長張耀煌、新潤機構董事長黃文辰都以新加坡住宅政策為例,強調新加坡居民大多數都住在政府建造的補助房屋(組屋),明確將住宅區分為組屋與商品房,解決了「住」的基本權益,因此很少聽到新加坡人抱怨高房價,且降低社會無謂的對立。
房產業者舉例,內政部之前釋出史上經費最高、補貼戶數最多的三百億、五十萬戶擴大租金補貼,但截止申請戶數三十二萬戶,扣除四萬戶不合格及撤銷案件,最終僅二十八萬戶、不到政策目標的六成;這都顯示國人「有房產斯有財」的根深柢固觀念。
房產業者強調,「住」本就是民眾最基本權益,政府應考慮從各項招商或標售土地過程中設定抵稅等獎勵措施,結合建商一起興建社宅,絕對比政府收稅後再蓋社宅更好。
業者建議,要讓年輕人低價入租社宅,前三年只要繳交管理費、不繳租金,第四年到六年再繳納租金與管理費;若承租社宅期間生第一胎,就額外多給六年只繳管理費優惠,若生第二胎,優惠期再延長六年;除了可降低年輕人居住及生活壓力,還可讓他們有時間累積儲蓄,未來就算不再租社宅、還有頭期款可買房,且有助解決台灣少子化的困境。
2023-01-04 17:01:21 資料出處:遠見雜誌- 前進的動力 /文 /彭杏珠攝影 / 陳之俊2023年,苦等多時的房市「反轉年...
2833人瀏覽
2430人瀏覽
2269人瀏覽
2140人瀏覽
2106人瀏覽
2097人瀏覽
1735人瀏覽
1730人瀏覽
1361人瀏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