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顧今年打房政策的開端,為1月10日正式三讀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正案,該案已於7月正式上路,主要分為禁止預售屋換約、預售屋解約需申報實價、炒房最高罰款5000萬元、建立檢舉獎金制度、私法人購屋許可制等5大重點。
對此房界大老齊批,尤其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更發下重話稱,今年全台推案量約減少3成,明年可能再減半,「現在是房地產最黑暗的時刻。」
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也指出,此案只會讓產銷秩序混亂,「若修法弄到不動產市場糾紛不斷,房價還是下不來,政府有那個官員願意負責?」
之後,在美國聯準會3月22日宣布升息1碼,隔日(3月23日)央行也跟進升息半碼,為自2022年3月以來第五度升息,累計升幅為0.75個百分點,重貼現率調整至1.875%。
當時由於已是第五度升息,因此業界反應較小。甲山林機構總經理張境在表示,國內升息半碼雖將使房貸利息上升,但漲幅相對較小。況且,升息也會使租金上漲,連帶推升房價,因此對房市影響有限。
此後,央行6月15日無預警推出「第二戶限貸令」,規範六都及新竹縣市等特定地區,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僅為7成。
當時大台中不動產公會理事長王至亮回應:「此案封鎖剛性需求百姓基本居住權利,情何以堪?」
楊玉全也痛批,近期營建業經營困難,政府不僅不體諒,還雪上加霜,甚至影響到廣大換屋民眾,不知民間疾苦。
最後,財政部7月6日公布「房屋稅差別稅率2.0方案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囤房稅2.0」,不僅將囤房稅改全國歸戶,同時最高稅率也調升到最高4.8%,預計明年實施。該案也是政府半年來,發起的第4波打房政策,截至目前為止,已有行政院、央行及財政部等各部接力各頒布相關打炒房手段。
對此,楊玉全直指:「為了選舉,政策已經走火入魔了!該政策將對稅基高的縣市,將造成嚴重的稅災,重稅變成民生沈重負擔,全民集體受害。」
不過,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副理事長陳又齊則認為:「新法儘管有2年寬限期,但是餘屋量大的建商,將負擔更高的囤房稅,有利於促進建商盡速將餘屋出清,未來議價空間可望擴大,避免囤房,可望健全房市。」
原文網址: 2023才過半年「4波打房」 大老齊轟:房市最黑暗時刻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40196#ixzz87gX7YN74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原文網址: 2023才過半年「4波打房」 大老齊轟:房市最黑暗時刻 | ETtoday房產雲 | ETtoday新聞雲 https://house.ettoday.net/news/2540196#ixzz87gWuT0Io
Follow us: @ETtodaytw on Twitter | ETtoday on Facebook
2023-07-13 記者朱祖儀/綜合報導 通常退租點交完畢,扣掉最後一期水電費,就可以拿回屬於自己的押金。但一名網友抱怨,明明點...
2023-07-17 記者項瀚/綜合報導 1~4月新增個人房貸總共8萬2118人,年減逾2成,與移轉棟數同幅度走跌。專家認為,今年...
歡迎來到桃園廠房租賃買賣(張昶東)網站 在大桃園市各地區經營有十多年,並且獲得眾多需要廠房、工業地、其他類型土地等多數客戶信賴,團隊每月...
2023-07-20 記者賴志昶/綜合報導 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法7月正式上路,除了有限制預售屋換約、私法人購屋等制度外,同時政府...
2023-07-19 記者蒲世芸/採訪報導 隨著都市的發展和開發綠地越來越少,公園更顯珍貴,而周邊通常也是豪宅林立。放眼全球聞名世...
2023年07月17日 ● 林雨蒼/公民記者 房屋政策的重點,是讓有住的人有好的房子住,不是房價;需要住的人要有好房子可以住的方法...
2023-07-20 記者賴志昶/綜合報導 新店碧潭湖畔旁某景觀豪宅社區,過去中低樓層戶屋主2021年以約3031.9萬元取得後,...
2023-07-18 記者陳怡靜/綜合報導 花了畢生積蓄買房,除了考量價格、地點之外,內部格局和風水也是許多人關心的重點。一名網友...
2824人瀏覽
2424人瀏覽
2260人瀏覽
2134人瀏覽
2099人瀏覽
2091人瀏覽
1730人瀏覽
1723人瀏覽
1353人瀏覽